回到主页
回到主页

36氪首发|商业载人飞船「穿越者」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

36氪报道原文链接:36氪首发|商业载人飞船「穿越者」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

· 官方新闻

36氪独家获悉,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穿越者)宣布已经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该轮投资方为南粤澳德,该轮融资将被用于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详细方案设计与团队建设。

国际上,商业载人航天产业发展迅猛,2020年5月“龙飞船”进行了首次载人飞行,将2名宇航员送入了国际空间站,开启了商业载人航天的新纪元。紧随其后,维珍银河的创始人布兰森与蓝色起源的创始人贝索斯在2021年都乘坐自家的飞船上到了太空,并自此开启了全球商业太空旅游(亚轨道)的元年。目前,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均已常态化开展商业的亚轨道飞行,其中维珍银河已累计销售船票超800张。

在国内,自2015年国家允许民营力量加入到航天的赛道后,中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历了卫星商业化、火箭商业化的1.0和2.0时代,载人航天商业化是即将迎来的3.0时代,正逐步成为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其中,太空旅游作为商业航天唯一可直接To C的赛道,可重复使用商业载人飞船的出现极大加速了人们探索太空的进程,中国商业载人航天的浪潮即将到来,中国的太空旅游触手可及。

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太空经济新业态的大背景下,相比于传统商业航天以2B、2G为主,民营载人飞船公司的市场需求更加多元,是可以直接2C的产业方向,其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更长远,且不受频率、轨位或运营商等的限制。

《2021年中国的航天》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培育发展太空旅游等新经济;2022年中国空间站已全面建成,中国航天员在轨轮换已成常态,未来将面临较高的运营成本。

穿越者成立于2023年01月11日,是一家集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研制与太空旅游运营为一体的商业载人航天科技企业。

技术路线上,穿越者的核心技术包括亚轨道飞行高精度、高舒适度自主返回控制技术;基于大推力发动机与人工智能强化学习等在线轨迹规划算法,火箭发射全程飞船高可靠自主逃逸、安全返回技术;基于国内现有技术基础,创新性设计的逃逸系统可回收重复使用技术,实现飞船整体99%的可重复使用率;模块化的防热结构快速替换与维护,可重复使用快速评估与鉴定技术;基于复杂人因工程的乘员在轨生命保障技术及地面培训、航天高端体验服务等。

在产品规划上,穿越者计划在第3至4年,实现亚轨道可重复使用商业载人飞船研制及载人飞行后,第6至7年实现入轨级可重复使用商业载人飞船研制及载人飞行,第 9至10 年实现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可重复使用商业载人飞船研制及载人飞行。

在成本计算方面,穿越者亚轨道级太空旅游目前规划船票为300万人民币,按照飞船每次可载7人,则飞行6次即可收回成本。

截至目前,穿越者已与国内头部商业火箭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亚轨道载人系统的开发和试验验证、船箭一体化技术攻关,共同探索商业载人航天的商业新模式和航天新技术,促进航天产业真正走入大众。

团队构成方面,穿越者技术联合创始人员均来自国家载人航天体系飞船研制的核心骨干,具有丰富的飞船设计、研制和实战经验。穿越者创始人CEO雷诗情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央视主持人、记者出身,在攻读中国人民大学人因工程方向在职研究生期间与载人航天结缘。

“我们认为太空旅游是继低轨卫星、液体火箭之后第三个可能的热门赛道。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太空经济新业态、商业载人航天需求愈加旺盛的背景下,国内载人飞船相关人才十分稀缺。”对于本轮融资,南粤基金集团总裁曾金贤表示。

在曾金贤看来,穿越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来自国家载人航天系统的核心骨干,包括从神五到神十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的核心骨干,这些作为研制基础构筑了公司的核心护城河。 

报道原文

 

订阅
上一篇
下一篇
36氪报道:未来已来,中国第一张亚轨道太空船票已售出
 回到主页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